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首页 公司介绍 笔会花絮 书画名家 名画赏析 拍卖公司 美术院校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书画名家服务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综合新闻 中国优秀文化传媒、中国最具潜力书画门户网站——打造中国最大最全书画家数据库, 为画家免费注册,自主发布.免费收录.免费宣传.集中推广

国内书法价格的古今观照

        2012-08-29
  中国的书法市场在汉代已见雏形,即佣书取资。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品市场得到长足的发展。六朝佛教盛行,抄写经书成为佣书市场的重要形式,他们按量写经收费。当时有位名叫刘芳的人常为各僧写经论,其“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可知已把书写当作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唐宋两代书法继续发展,开始出现了润书市场,即书法作品已按润例收费。明代是书法市场的鼎盛期。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书法市场发展迅速。明代中叶以后,私家艺术品典藏一跃而上超过了内府收藏,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那么,除去书法市场的差异,古今书法的价格又是如何的呢?
  明代的书法市场
  在明代社会赏字藏画成为了一种时尚。“家中无藏字,不是旧人家。”一幅名家真迹挂壁,家中主人身价倍增。书法艺术品的交易普遍由专职书法商人经手,市肆操作,价格层次清晰,上升趋势亦较明显。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提到了嘉靖末年各地巨贾“不惜重资收购,名播江南。”明中叶以后,大批职业书法家涌入市场以卖书法作品为生,市场首重者为“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人。唐寅长期靠卖字画为生,如他作于弘治四年(1491年)的《刘秀才墓志》中袁宏道评:“子畏原不知文,志铭尤非所长,而不乏求之者,想白雪无权,黄金有命也耶,一笑一笑”。可知唐寅即使为童年的好友刘嘉作墓志时,也得到相当的文润。沈周早已是“名噪寰宇,征求过多而日不暇给”。至文徵明时代的苏州,经济生活异常繁荣,社会对书法作品的需求增大,“四方乞诗文字画者,踵接于道”,使得文徵明书法作品交易价格比沈周在世时还要高好多,特别是其晚年“德尊行成,海宇钦慕,嫌素山积,喧溢里门”,以至于出现了“寸图才出,千临百幕,家藏市售,真质纵横”的作伪现象;这一时期书画作伪异常突出,临摹当代名家作品的作伪者,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所谓“伪貌其笔以衣食者无数”、“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泡香,往往自润”。
  此外,仇英长期客居在大收藏家项元汴家,应项氏所求而作的《汉宫春晓图卷》,更是以两百金的交易价格创下了当时的新高,想必仇英的书法价格亦不低。董其昌虽倡言以画为寄,却又说“亦不为虚套”,欣然收受他人的金钱物品。在一封信札中董写道:“鸿堂帖来裱者,壹两半,此画一价,惟兄所损。然勿得乞他人知也。”看得出由于生怕朋友告知别人实情,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十分保密。
  除了江南地区,京城的书法艺术品市场亦相当兴盛,有些书家甚至自己在京城开店卖字,马宗霍《书林纪事》中说:“洪季和钟崇二人,四岁随父入京,至临清,见牌坊大字题额,索笔书之,遂得字体,至京师设肆继鬻字。”可见书法艺术品已在社会上大量普遍地流通了。明朝民众热衷于追求名家作品。名家门前购字画者络绎不绝。祝允明“海内索书,贽币门,辄辞弗见。”亦为市场中的热门人物。
  下一页
 
 
设本站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精品推荐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09 中国书画名家服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书画名家辞典所有©违法必究
地址:西安市东新街    电子信箱:ybc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