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大项。2011年春拍,齐白石力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成交,不仅在艺术品市场中出尽风头,赚足了大众的眼球,而且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新纪录;秋拍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书画总体的成交额略有下降,但也不乏亮点。匡时拍卖在海外征集的元代国宝级作品《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以1.01亿元成交,让收藏界刮目相看。 |
2012年春拍即将来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的掌门人董国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
2011年,多幅书画作品以过亿元的价格成交,使得书画拍卖市场急速升温,成为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繁荣的一个最直接的因素。 |
如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不仅单件作品的成交额频频刷新纪录,而且市场份额更是占到了六成左右。匡时国际拍卖董事长董国强介绍,书画在匡时拍卖中比重大约达到七成。“中国书画能在拍场中占据绝对性的市场地位,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首先,中国书画是我们最主要的传统艺术品,文化气息和传承最为深厚,更具有文化认同感。第二是中国书画的存世量大、历史积淀深厚,特别是近现代书画,名家辈出、题材范围广泛,能够满足藏家的多种诉求。第三就是与瓷器杂项相比,中国书画的相关学术研究更加丰富,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受众面大,新入买家也大多都会从书画入手。最后一点,由于审美习惯和文化差异,中国书画的主战场在国内,拍品相对集中,市场整体效应明显。” |
书画市场的火爆,产生了大量高价位的拍品, 很多不了解艺术品市场的人,会误读艺术品市场,看到天价作品频出,便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董国强认为,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任何投资市场都有泡沫,书画市场也不例外。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仍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书画市场从2009年开始有了稳健的增长态势。这种增长一方面会促进书画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投资和投机成分。但也正是因为大多数人是为了投资而购买艺术品,所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才能称得上市场。 |
“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更多的人为了收藏、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而购买艺术品。同经济发展相比,目前,我们的文化发展是滞后的。如果认可我这个论断,就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不会去夸大泡沫和危险性。”董国强说。 |
从去年秋拍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又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年的艺术品市场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对此,董国强表示,今年的书画市场拍卖成交额会有所下降,但价格回落的幅度很小。成交率可能没有以前那么高,市场显得没有那么火爆,精品和普通作品价格的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 |
他认为,古代书画珍品和近现代书画大师精品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这部分拍品市场价值稳定,价格指数不会有很大变化。即使经济形势不好,但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价高也仍然会有人接手,但市场中上亿元的作品数量可能会减少,一旦出现必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存世量比较大、名气一般、题材常见的书画拍品的表现则不如2011春拍,因为普通书画拍品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参与投资或投机的人会减少,所以这部分的成交额和成交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
他同时表示,当代书画市场是一个刚起步的市场,值得关注。“中国当代书画家通常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出生、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书画家。他们现在年富力强,是一个正在发展、有待历史检验的艺术群体。当代书画的市场比例可能随着市场繁荣,逐年会有适量的增长。从历年成交数据来看,当代书画一般会占到书画整体成交额的10%左右。” |
匡时成立6年来,凭着优秀的专业队伍和良好的信誉已经稳居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第一集团,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知名品牌。董国强告诉记者,匡时作为一个中介服务机构,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就体现在专业上,体现在客户服务上。“通过公司的努力,让客户不断提升对艺术的认知,在艺术与客户之间,在买家和卖家之间建立起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我觉得这就是匡时拍卖在艺术品市场中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们工作最大的成就感。” |
2011秋拍,匡时推出的“晚明五家作品专场”、“吴门画派作品专场”等古代书画专场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董国强介绍,在马上到来的匡时春拍,重点将继续放在书画特别是古代书画上,将推出精心策划的 “故国情怀——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的拍卖。“在已征得的作品中,一批由浙江吴氏家族珍藏300年、14件作品组成的标的分外夺目。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一份见证清初文坛盛事并由数十位文人参与的‘种菜诗唱和’原作墨迹。该册呈现了一批明代遗民,如吴之振、吕留良、黄宗羲、王士祯、汪婉、尤侗的珍贵墨宝,全景式地折射出17-18世纪中国鼎革之变背景下的一段文坛往事。” |
为了给藏家带来更多精品,在春拍征集过程中,匡时一方面加强和海外藏家团体的联系与合作;另一方面加大了海内外的征集力度,继续开拓海外市场。除此之外,匡时完善了专家团队和业务团队的建设,以提升国际业务水准和品牌的影响力。 |